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321章 番外二

關燈
第321章 番外二

共和五年,大漢與西域的溝通重啟,龜茲、於寘、康居、烏孫、疏勒、月氏、鄯善、車師等國恢覆入貢。

共和六年,春正月,南中彜王孟建入貢,獻上白鹿、白羆,封為列侯。

七月,賦稅歸倉,結算完畢,朝廷下令核算天下田畝及戶口年齡,以一年為期。

八月,長安出現日蝕,天子齋於別宮,到九月,便出現冀州陰安審氏、樂成劉氏叛亂,十月初,叛亂被魏郡都尉張熹平定。

共和七年,比前一年更加混亂。

春正月,荊州堵陽陳氏、西鄂張氏叛亂,占據三縣,荊州牧杜襲命南陽都尉襄陽習珍討之,習珍未能平叛,與叛軍陷入僵持。

二月,荊州鐘武張氏又叛,張氏是大勢地方豪強,手中部曲數千,很快占據了襄陽郡五縣,朝廷詔令鎮南將軍黃祖討伐,還未成功,荊州就又現數個宗賊。

局勢至此,夏四月,朝廷以五官中郎將荀襄為帥,以軍師將軍戲茂為輔,領兵二萬,與征南將軍張羨,從南北兩路夾擊,於五月下旬,橫掃了荊州,平定其境內叛亂。

夏日炎炎,得勝的消息恰如一道清泉,瞬間滋潤了京城焦灼的人心。

軍報至京,中樞官吏第一時間被召集丞相府,一是傳達勝利消息,二是討論戰後種種安排事宜。

“經此一役,荊州總算穩固了。”

私下裏,荀柔一改會議上對荊州叛亂的嚴峻追溯,輕搖蒲扇,輕松從容。

“荊州之亂,皆在弟之掌中。”

荀彧頷首一笑,應和道。

“地方豪強,土地兼並,是如大漢之疾,腠理不治則入肌膚,肌膚不治則入骨髓,前漢亡之,本朝失之,如今雖不甚重,我尤不得不引以為鑒呀。”

計量人口和田畝,是天下安定後應該做得,而由此會引起地方勢力反彈,其實也足以預見,他只是和杜襲,唱了一出雙簧,把不敢反叛、卻想觀望的某些人挖出來而已。

荊州叛亂並不難平,州郡兵力也並非不足,不能見功,自然是人為蒯氏、黃祖對度田也有意見,只不敢賭上去。

他給他們機會拖後腿,而他們果然就敢耽誤。

荀襄帶去荊州的兩萬兵馬,一多半是為防備黃祖。

“弟將如何安排杜使君?”荀彧輕聲問。

荊州牧杜襲無過,但治下出了叛亂,就要不追責,不可能不作處理。

“先前我不是與阿兄商議過麽,天下才分十三州太少,州牧權利太大,應當分裂之,免強幹弱枝之弊。”荀柔將手指在案上重重一叩。

荀彧輕輕一抿唇,終未言語。

州府分裂,七軍部就不得轄制,當初商量時,他就提出過,現在堂弟仍要如此,定是已有打算,也不容他置喙了。

八月,罷鎮南將軍黃祖,以建義將軍高順為鎮南將軍。

分涼州金城、天水、隴西、武都四郡為雍州,遷荊州牧杜襲為雍州刺史。

分武陵、零陵、長沙、桂林四郡,為湘州,以天水太守袁渙領湘州,以南郡太守桓階為荊州牧,二人繼續未完成的計量田口。

共和八年,春正月,建京師武學,自州郡、軍區及各邊地校尉部,千人擇一,選英武強健之士入學,教授陣列、兵法、軍規、兵械、軍需等科。

以軍師總祭酒賈詡為武學祭酒,將軍荀襄副之。

時年六月,孫堅以疾薨,書至長安,朝廷還未商量出結果,破虜將軍孫策又傳來軍報,稱南匈奴呼廚泉部襲擾。

“有孕?這是好事!”荀柔一笑,“恭喜!”

方才相府會議,荀襄請了病假沒來。

當時他並未多想,會後張繡卻留下來,遮遮掩掩、吞吞吐吐說明荀襄請假內情。

“同喜、同喜…”張繡頓時漲紅了臉連聲道。

荀柔暗暗一嘆,也有些擔心,“既然身體不適,便好好讓她休息,武學中事務,我另找人承擔。”

既然商討戰事的會議都不能來,侄女家的態度便可知,再問懷孕期間還能不能再擔工作,未免顯得他既不識趣,又不體諒了。

“是。”張繡恢覆了正常顏色,恭敬道,“鳳卿十分慚愧,直道懷孕不是時候,辜負叔父信重,不敢來見。”

“並無此事,”雖然原本是想讓荀襄帶兵,此時卻不能這樣說,“此戰需以孫破虜為帥,我原意選一品階不高的宿將為輔,以免相互沖突聽聞婦女有孕,會多慮多思,你要多陪伴寬慰她。”

“是。”張繡嘴角一抿,抿出一個笑來。

“回去吧,”荀柔擺擺手,示意他離開。

張繡從期望至失望,他不是沒看見,但無論現在還是將來,張繡都必須是,也只能做鳳卿的副手。

而若鳳卿不再為將為官,那張繡就只能是個富貴閑人。

鳳卿執掌的兵馬,是朝廷的兵馬,就是鳳卿自己也沒有權利轉讓,絕不會因為婚姻關系,就讓張繡沾染。

希望他能自己明白。

荀柔輕輕嘆了口氣。

否則……

六月中,騎兵校尉黃忠領兵三千馳援並州。

七月中,圍南匈奴單於呼廚泉於西河郡美稷,呼廚泉請降,被押送長安,其所帥三部,壯勇入上黨、太原鐵官采礦、冶煉,其餘遷至上郡、西河二郡,錄其戶口,分以田地,教以耕種,以充實人口。

共和九年,春正月,朝廷詔令州郡置義倉,以備水旱之災。每歲,民以上中下三等納之。郡計吏每歲上計,需增報倉中粟、谷如數。

秋九月,各地計吏入京,皆上報郡內增置義倉並納入糧食之數,雖因地域不同,數目有差,但第一年能如此,也算成功。

共和十年春,荀柔東巡至雒陽,察審刑獄,考察縣令以上官吏德行、廉潔、勤政、奉公、實績,罷黜為政不善者數人。

共和十一年,鮮卑各部遣使奉獻,朝廷一視同仁,皆封為歸義王,許通市。

“端、昭,你們以為如何?”在議會後,荀柔考校身邊正整理文書的子弟。

阿義,如今獲名劉端,眨了眨眼,看向年長的荀昭,擱下筆端正坐好。

“阿薇,你先說。”荀柔點名。

荀昭於今年初,嫁與陸議為妻,已從太學退學。

荀柔心裏對這樁婚事其實有些疑慮,一則覺得荀昭年紀太小,二則陸議跟隨他多年,不是養子也差不多,又想娶尚書令女兒,讓他不免多想,三則陸議性格嚴肅,不像能作個親切體貼的丈夫的樣子。

但堂兄也自有選婿標準,兩個少年男女似乎也是兩情相悅,他一個戀愛都沒談過的人,也實在沒有底氣發言人家對著他一臉嚴肅,但對著心上人說不定就可不正經呢。

陸議正備考明年歲試,想取個好成績,選官能好些。

荀柔沒告訴他,其實已經決定送他去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敦煌,地方都找好了,就是鄰近陽關的龍勒縣,他岳父大人也同意了。

正因如此,才做新婦的荀昭送來他身邊,接受政治教育。

荀柔以前公私分明了一陣,不讓族中子弟來“服侍”,但那年毒酒事件後,和族裏商量好,允許還未入仕的優秀子弟到丞相府來作書吏、接引,接受政治熏陶。

只是一要嘴嚴,二是熏陶完,還得科考,還得遠去千裏地。

“朝廷寬仁,北虜必感此德化,歸心臣服。”荀昭垂頭恭敬道。

荀柔品咂片刻。

放在年輕的時候,他肯定覺得不滿意,但現在看,武官掌武事,文官對少數民族態度寬仁柔和些,也不是壞事。

“阿義,你以為如何?”

劉端緊張的舔舔上唇,這是他至今被問過最重大的題目。

“此次鮮卑諸部來朝,是因去歲南匈奴呼廚泉部被滅,鮮卑懼怕大人軍威。”他悄悄覷著荀柔神色,自然什麽都看不出。

荀柔不置可否,劉端隨他居住,平常接觸的消息自然也多。

“朝廷應對之策,你以為如何?”

“當今天下方安,百姓才得將息,大人許是不願再啟戰端,更增賦役?聽說雁門艱苦,土地荒蕪,不能耕種,也幾無漢民,實在是…”

“是什麽?”荀柔尋根究底。

“是無益之地。”劉端小聲道。

養父自小告訴他,天下十三州,皆為漢土,失地之罪,罪在千古。

但鮮卑久侵雁門五郡,在長城之內放牧牛羊,養父不令大軍驅逐,卻將他們分封為王,令他十分糊塗了。

“此事,你不能這樣想,”荀柔知道他困惑什麽,“日月照臨,皆為漢土,厚土所養,即是漢民。還不明白?去找蘭臺令取秦《邦屬律》讀一讀,你們一起看。”

阿義文辭還未學通,解讀舊典不如阿薇,但朝廷政策方向上,卻是阿義知道得多。

“唯。”

“領命。”

兩個孩子對增加課後作業,端正接受的態度,令荀柔滿意點頭。

並州人口不豐,而隨著天氣變化,小冰河期到來,北面牧區減少,嚴寒增長,也促使鮮卑族為生存向南遷移。

沖突再所難免,但荀柔對歷史上五胡亂華中最壯大的一支的態度,已不再同最初一般草木皆兵。

民族融合是大勢所趨,他又為何不能化被動為主動。

這將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,他或許只能做個開頭,但他相信如今已漸漸恢覆生機的大漢,不會走上老路。

共和十一年秋七月,荀柔北巡並州,出長城至五原郡稒陽(即後世包頭市)會見鮮卑諸王,以糧食和黃金購回被鮮卑掠去漢民三千戶,並與相約,互市通商,互不侵犯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